- · 云梦学刊版面费是多少[10/07]
- · 《云梦学刊》投稿方式[10/07]
云梦考古匠人,和他们手中的古老中华文明密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觚文记载长文,是关于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据专家考证,该事件可能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故派谋士前往
觚文记载长文,是关于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据专家考证,该事件可能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故派谋士前往秦国游说秦王,先引“以不义反为义”“桀纣亡国,吴人失其先王冢庙”等典故,暗示秦王当以史为鉴。此外,谋士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
罗运兵直言,文觚上所载的“魏越宿胥之野之战”等事件史所未见,其真实性目前有待考证,还没有相关的证据可以佐证谋士筡是真实存在的,相关专家还在进行研究解读工作。“但长文觚对于探讨古代木觚的形制和应用,丰富、推进对于春秋战国之际某些史事和政治生态的认知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021年9月23日,云梦再现惊世简牍类文物。经过近两个月的研究后,专家认为郑家湖墓地C区发掘出土的战国晚期木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后简称文觚),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郑家湖墓地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西距龙岗墓地约1000米、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据罗运兵介绍,郑家湖墓地属于公共墓地,秦人与楚人毗邻而葬。通过多学科检测,在此前挖掘的墓地中清晰揭示了当时南北人群的频繁迁徙和密切互动,是多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
出土于郑家湖墓地C区M257的虎头枕 (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阔步向前发展的现代文明占据着这片土地,云梦如同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两千多年古文明留下的物质遗产,并不易见。然而沉下心来,步入云梦,循着楚韵秦风留下的点滴脉络,沿着楚王城遗址的古城墙行走、驻留、寻找、观察,我们依然可以清晰感受,这片土地仍在讲述着从多元一体到大一统进程的历史故事,向世人展示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所绽放出的异彩纷呈。
填补考古工作文字空白
郑家湖墓地C区出土的精美葬具木板画(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用手中的工具刨出诸多长眠地下二千多年的秦代封尘记忆。大量的竹简、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封家书、被誉为“华夏第一楼”的东汉陶楼,以及首次发现的国宝级历史文物睡虎地秦简,让本身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云梦响遍全国,“简牍之乡”的美誉蜚声中外。
跟随罗运兵的回忆,我们将时针拨回到2021年9月23日,那个艳阳高照的下午,见证波诡云谲的时代后穿越千年时光流转至今的文物,向世人讲述秦楚融合之际那波澜壮阔的史事。
“当时,长文觚和其他木条裹在一起,我们取出来后用水冲洗了一下,才隐约看到上面有字,赶紧给省博的保护专家李澜研究员打了电话。”即便已经多次描述过长文觚的出土过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郑家湖考古队领队罗运兵还是难抑去年9月发现这件文物时的激动与喜悦。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罗运兵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中华第一长文觚记载700余字
在云梦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郑家湖考古队执行领队赵军向记者展示了经过修复后真空保存的“中华第一长文觚”。“觚文经过修复后大多数是很清晰,字体是秦隶,个别文字篆书意味较浓。很多字我们都可以读出来的,比如‘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这句。”中国出土简牍以湖北、湖南、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居多,就内容而言,楚地出土简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赵军介绍:“云梦先后有4批简牍的考古发现,云梦秦简在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张奕丹 湖北云梦报道
时隔数十年,在云梦县距离睡虎地秦墓以西约3000米的郑家湖墓地,再现惊世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因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为探究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史事、研究秦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材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比如这个木版画,它是2021年9月份出土的,我们在11月份就对其进行了脱水保护工作,现在它基本上跟出土时没有什么变化,木板上的图案都是很清晰的,还有很多精美的漆木器,也都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原貌保护。”李澜解释道。
文章来源:《云梦学刊》 网址: http://www.yunmengxuekan.cn/zonghexinwen/2022/080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