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云梦考古匠人,和他们手中的古老中华文明密码(2)

来源:云梦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3 0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云梦县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李澜还介绍了工作室中其他亟待修复的漆木器。其中,一件进行脱水的双口扁壶勾起了李澜的回忆。“当时完成双口漆扁壶

在云梦县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李澜还介绍了工作室中其他亟待修复的漆木器。其中,一件进行脱水的双口扁壶勾起了李澜的回忆。“当时完成双口漆扁壶外部清理后,壶内晃动的时候会有声音,我们猜测扁壶内部是被隔板隔开后分成了两个区域,但无法确定其内部的结构和工艺制作的材质,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了科技保护,联合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通过CT扫描的方式,很快就清晰地检测出了扁壶内部构造细节和隔板材料。”根据李澜判断,双口扁壶是用来陈放液体的,但具体是用来陈放什么液体的还需要专家后续分析和鉴定。“但根据我推断,应该是两种不同的酒。”

各项罕见珍品首次出土

据罗运兵介绍,该文觚其形制极为罕见,由一截圆木纵向中剖而成,长34厘米、宽3.5厘米。半圆形木面被削成七个大小均匀的棱面,每个棱面宽约0.5至0.6厘米,正面七行书写文字,底面七行,一行留白,全文约700字。

在2021年郑家湖墓地C区发掘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套)中,漆木器总数达400多件(套),主要有耳杯、奁、盒、盂、扁壶、樽、卮、璧、俑等,人物画扁壶、虎头枕、双口扁壶、耳杯盒等极具特色的珍品,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的首次或罕见地发现,无不印证着云梦地区昔日文化的灿烂与繁华,并为研究秦人的葬俗葬仪、生活习俗、艺术造型以及秦汉漆器生产流通、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部分葬具绘图还填补了秦汉绘画在图案、材质上的研究空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现。

云梦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在偌大的江汉平原,这个偏安于东北部的县城曾因孟浩然笔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或是司马相如“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的大赋为后人知晓。

再述秦楚文化融合进程

浸泡在药水中小巧精致的凤型勺,勾勒着不同图案的墓葬木版画,还有依次排列在架上亟待修复的陶俑、木版画、日月纹奁等文物,无不散发着时代交替的历史脉络与秦楚文化融合的古韵,修复工作完成后,它们将成为研究战国晚期至汉初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的重要物证。

35摄氏度,这是郑家湖考古队工作时最熟悉的户外温度,也是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位于郑家湖墓地C区的千余件(套)珍贵文物一件件地得以展现在世人眼前。“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2020年5月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对郑家湖墓地开展考古发掘,共清理300余座战国秦汉时期墓葬。”罗运兵直言,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编号为274号墓葬出土的一枚木觚。

为保证400多件(套)漆木器得到最大程度保护,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澜和考古队一起,及时做好预案,紧急开展清洗、脱水等系列工作。

赵军向封面新闻记者展示完成脱水、修复工作后的“中华第一长问觚”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得益于‘边挖掘边保护'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本次郑家湖墓地出土的各类文物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漆木器保护专家李澜表示,湖北省出土漆木器数量较多,饱水墓葬十分有利于漆木器保存,但漆木器出土时暴露在空气中,会瞬间改变其在墓中密封、饱水的状态,也对后续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更高的要求。

文章来源:《云梦学刊》 网址: http://www.yunmengxuekan.cn/zonghexinwen/2022/0803/437.html



上一篇:云梦:综合执法清理“城市拦路虎”
下一篇:云梦郑家湖发现300余座战国秦汉墓 为这一重大研

云梦学刊投稿 | 云梦学刊编辑部| 云梦学刊版面费 | 云梦学刊论文发表 | 云梦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云梦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